公車上因讓座起爭執(zhí),是永恒的敲打老年人的話題。媒體在列舉最近一系列老年人不端行為時,用“更有甚者,西安一位老人因為女孩不肯為其讓座,竟然一屁股坐在女孩身上……”來收尾,可見這件事多么讓人義憤填膺。
但仔細看這則新聞,它的出處是11月17日的《西安晚報》。整篇報道可以說是根據(jù)網(wǎng)友“該是時候”的一條微博采寫,而該網(wǎng)友是當事女孩的同事兼好友。在“該是時候”的微博敘述中,強調(diào)了“當時車上還有空座”、“女孩并沒有坐在老弱病殘專座上”等關鍵信息。這些信息對老人相當不利,這牽扯到公車上座位分配的規(guī)則問題:如果車上沒有空座,你(女孩)又坐在老弱病殘專座上,來了老人,你就沒有充分的理由不讓座。而根據(jù)現(xiàn)在的報道,錯肯定在老人啊,既無理(有座、不是老弱病殘專座)又無德(直接坐女孩腿上、罵罵咧咧)。
可是整篇報道中,僅有對當事一方的求證,缺乏對爭執(zhí)另一方(老人)的信息平衡。即使沒有對當事老人的采訪,也該尋求其他目擊者(如司機、和女孩沒有利益、情感關系的乘客)的說法。不是說新聞報道不可以在微博上發(fā)掘線索,而是如果缺乏這種平衡,寧可不發(fā)也不能如此疏漏。因為往重了想,這種完全來自一方口述的“經(jīng)歷”可能是編造的,事情其實子虛烏有;往輕了想,爭執(zhí)中的一方陳述難?陀^,事情的全貌可能根本不是她說的那樣。
多年前,輿論的主流是上一輩人斥責下一輩人是“垮掉的一代”。如今,下一輩人長大了,輿論的主流變成斥責上一輩人“為老不尊”。也許,這才是“老人變壞”的部分真相。